您好,欢迎访问丹东文化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 丹东资讯

英雄城市起赞歌 冠军摇篮启新程 ——赓续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引领丹东体育事业发展

转自: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2-02-28

点赞    收藏   


72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从中朝边境——丹东出国作战并成功凯旋,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赞歌,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为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70多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代代相传,深深根植在这座英雄城市的血脉之中,激励丹东体育人不怕困难、不畏挑战、不惧山高水长。

·烽烟滚滚唱英雄

奔流不息的鸭绿江水,见证着两岸人民的深厚友情。伤痕累累的断桥,诉说着敌军的野蛮和丹东的荣光。英雄的城市孕育英雄的人民。时间拨回到1950年,作为抗美援朝坚强的大后方,丹东28万人民订立爱国公约,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多少就给多少……以各种不同形式唱着同一个声音:“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据统计,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丹东有两万多名青年踊跃参军,数万名民工奔赴前线,丹东人民义务献血58万毫升、捐献96亿元(旧币)支援战争,全市3万多名妇女为志愿军官兵做鞋38万8千多双、大衣1万多件、棉被3万多床……志愿军战士,铁路、电力、纺织等保障战线的职工,还有热血的青年群众汇聚成强大的战斗力量。丹东历经战火洗礼,见证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和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见证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和志愿军将士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是名副其实的英雄城市。

·五朵金花喜折桂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更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从战斗到奋斗,是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最好的传承。多年来,丹东体育人深受伟大精神的传承与滋养,激发出骨子里的战斗勇气和奋斗激情,在21年的时间里,在连续五届的奥运会中,诞生出五名奥运冠军,是新时代的新英雄。

国旗升起、国歌奏响,奋勇拼搏、为国争光,永远是奥运赛场的主旋律、最强音。勇夺奥运金牌精神和丹东城市精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2000悉尼奥运会,丹东籍运动员王丽萍获得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这是中国在悉尼奥运会上得到的唯一一枚田径金牌。

2008北京奥运会,丹东籍运动员唐宾夺得女子四人双桨金牌,这是中国在赛艇项目上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2012伦敦奥运会,丹东籍选手李娜出征,由她和孙玉洁、骆晓娟、许安琪组成的中国“四朵金花”,大胜“黑马”韩国队,历史上首次问鼎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冠军。

2016里约奥运会,丹东籍运动员郑姝音夺得跆拳道女子67公斤以上级金牌,成为辽宁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唯一一枚个人金牌。

2020东京奥运会,丹东籍运动员崔晓桐,与队友吕扬、张灵、陈云霞以绝对优势在赛艇女子四人双桨项目夺冠,时隔十三年,为中国赛艇项目夺得第二枚金牌。

五位丹东姑娘,五枚奥运金牌。生长在“英雄城市”这片沃土上的“五朵金花”傲然绽放在世界顶级竞技赛场之上,这座辽宁边境的小城也随之成为了“冠军摇篮”。

王丽萍在丹东体校训练时身体瘦弱,力量不足,她的启蒙教练赵世良就用绳子一头系在石盘上,一头系在王丽萍的腰上,即使艰苦的训练条件也没有让教练和运动员退缩,当时瘦小的王丽萍就拖着石盘在泥场地里走了一圈又一圈,“土办法”让王丽萍有了耐力,也有了奋发向上的动力。郑姝音的启蒙教练姜成林管她叫“姑娘”,在10年的相处中,姜成林对待郑姝音像女儿一样,把精力都放在陪她训练上。大赛前调整状态,吃住都在姜成林家,他自己儿子参加高考,他却陪在这个“女儿”身边打比赛。崔晓桐刚到丹东海校的时候是队里最小的,启蒙教练徐云波根据她的年龄及体质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及目标,循循渐进的提高她的抗负荷能力及自信心,科学的方法和训练计划让她很快脱颖而出。这些只是丹东体育人的一个缩影,沉甸甸的金牌背后凝聚的是全市体育工作者的汗水,见证的是丹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

丹东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是合三集中训练、业余训练、体教融合、社会办学为一体的训练模式,多年来,逐步形成丹东强有力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在思想上,坚持把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摆在首位,用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浸润思想根基。在架构上,持续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强化顶层设计,青少年体育组织规模不断扩大,丹东市体校、市海校、市业体校先后几个周期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同时市体校、市海校、市陆校被评为新周期辽宁省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篮球、竞走、投掷、羽毛球、手球五个项目被评为国家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目前,全市拥有14个国家级、35个省级和12个市级青少年体育组织。在体教融合上,优化项目布局,突出优势,与各中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合抓好二、三线队伍建设,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系列赛事活动”,走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新型体教融合之路。

放眼世界赛场,丹东籍运动员纵横驰骋、披金挂银。截至2021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先后培养世界冠军42人次,亚洲冠军45人次,全国冠军182人次,凸显出极强的竞技实力。

·全民健身惠全民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多年来,丹东体育事业发展始终秉承着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齐头并进,同频共振。天清晨傍晚江城大地无数跃动的身影,透射出丹东百姓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是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丹东体育人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持续落实“三边”“三覆盖”“十百千”等工程“三边”工程:群众身边体育场所、健全身边群众组织、开展身边健身活动;“三覆盖”:群众体育活动理念覆盖、人群覆盖、场地覆盖;“十百千”工程:每年组织具有引导、辐射作用的十项全市性群体活动,百项县(市)区群体活动,千项街道、社区、乡镇、村屯、社会团体及各晨晚练站点的群体活动。不断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体育事业发展动力更为强劲在项目推广上,依托我市自然环境和地域特色,广泛开展毽球、冬泳、徒步登山、健身气功、武术、山地马拉松、定向运动、体育舞蹈等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重点推动“三大球”及冰雪运动振兴发展,提高大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在品牌建设上,连续三十三年举办鸭绿江冬泳节,连续十余年举行新年登高活动,国际马拉松赛,每年春天举办数万市民自发参与的鸭绿江徒步大会;把“全民健身日”拓展为“全民健身月”;连续十一年承办全国体育舞蹈大赛……勤发动、齐参与,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大群体”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欣欣向荣的全民健身活动成为闪亮的“城市名片”。

·红色基因永传承

一寸山河一寸血。岁月更替,沧桑变幻,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巨大精神动力。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行的勇气汇聚干事创业的磅礴力。

用好红色资源“教科书”。在训练间隙,带各训练队伍参观断桥、抗美援朝纪念馆等红色爱国主义基地,脚踏实地、身历其境聆听红色故事每周训练、每场比赛都举行升旗仪式,每一名运动员必须时刻把祖国放在心里,将红色基因渗入血液、浸入心扉让“升国旗奏国歌”成为运动员的崇高追求,并把这种热情转化为刻苦训练、精心备战的实际行动。

打造红色资源主题将体育赛事活动和红色主题相结合,举办2020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定向邀请赛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定向越野挑战赛、丹东市“红心向党 以体育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红色主题系列少年儿童体育竞赛、“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全民健身展演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唱支山歌给党听》全民健身展演等多种形式的红色主题赛事活动。一方面,结合丹东红色旅游资源,在鸭绿江沿线众多抗美援朝遗址设置打卡点,将丹东秀美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抗美援朝厚重历史等众多元素融为一体,成为“体育+”的一次创新典范。另一方面,通过全民健身展示+文化艺术融合的全新形式,融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力量,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抒发丹东体育人红心向党,奋斗有我的坚定情怀。

做好红色资源“宣传片”。2020年,由新华社拍摄,以在丹东举办的“历经风雨终见彩虹”定向系列赛为背景的体育短视频《我家就在岸上住》,荣获被誉为“体育新闻界奥斯卡”的国际体育记者协会“体育媒体奖”视频短片抗疫优秀作品奖,该片展现了从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到伟大的抗疫精神,再到伟大的体育精神的一脉相承,让红色基因与丹东定向运动在世界舞台上得到关注。2021年,丹东体育制作发行《丹东体育纵览  献礼建党百年》——丹东体育宣传片及《多彩丹东体育  献礼建党百年》——丹东体育宣传画册,以此回顾丹东体育往昔记忆,展示丹东体育传承红色基成果,全方位展现丹东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成就及亮点,最后展望未来,探索丹东体育事业发展新前景。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丹东体育演绎新的奋进故事,谱写华美乐章


栏目热门

地址:丹东市振兴区七纬路12-1号

辽ICP备10202233号-5